close

  關註:臺海網海峽導報
  臺海網(微博)6月10日訊 據臺灣媒體報道,不起眼的黑痣可能是惡名昭彰的皮膚癌。
  據報道,一位今年三十五歲的張先生,去年6月發現後腦勺有個地方凸凸的、很癢,他原本不以為意,抓到流血也只擦擦藥,直到家人發現患部呈黑色,到大醫院切片檢查,才發現是黑色素細胞癌。
  醫師提醒,平常曬不到太陽的部位忽然長痣,或是黑痣忽然變大,要小心可能是黑色素細胞癌,若拖到晚期,多數患者只能存活幾個月。
  臺灣“皮膚科醫學會”理事長楊志勛表示,辨識皮膚癌有“五不”:註意黑痣是否有形狀不對稱、邊緣不規則、顏色深淺不均、病竈不小(大於0.6釐米)、病竈凹凸不平。如果範圍持續快速擴大、流血,更是可疑。
  楊志勛表示,臺灣人的黑色素細胞癌有六成好發於曬不到太陽的手掌、腳掌,有的看起來就像“瀝青黏到腳”一樣,臨床上發現有許多年紀大、務農的患者都長在腳上,可能是因赤足工作常有外傷,加上接觸農藥等化學物質。
  臺灣大學醫院皮膚部主治醫師朱家瑜表示,臺灣每年大約新增200位病友,估計其中一到兩成有BRAF基因突變,使黑色素細胞增生失控、變成癌。
  朱家瑜提醒,過度日曬是皮膚癌的主要危險因子,夏日艷陽毒辣應防曬,但民眾勿盲目追求高繫數,因為不論是防曬繫數是多少,三小時後的殘餘量都差不多,重點是每三小時要補擦。 責任編輯:林靖東  (原標題:臺灣專家:辨識皮膚癌有“五不”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r46mrejmd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